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医疗管理 > 医药管理部门
编号:11774051
30年医改历程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8年10月15日 《京华时报》
     第一阶段: 激发活力提高效率

    1978年至1996年,是我国卫生事业解放思想、积极探索的阶段。

    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医疗服务供不应求,卫生改革发展的重点是大力提高卫生服务能力,扩大服务供给。同时要打破“平均主义”和“大锅饭”的分配方式,调动人员积极性,激发活力,提高效率。

    1985年被称为“医改元年”,这一年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《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》。随后我国医疗卫生机构通过“放权让利、扩大自主权和分配制度改革”,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大幅度增加。

    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,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越来越突出。同时,由于医疗机构创收动力趋强,加之农村合作医疗解体,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筹资不足,政府卫生投入比重下降,居民医疗费用快速上升,“因病致贫、因病返贫”问题日渐显现。

    第二阶段: 强调公平与社会效益

    1997年至2002年是我国卫生事业明确方向、加快发展的阶段。

    针对医疗机构的趋利性,1996年底我国召开首次全国卫生工作大会,强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,防止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;强调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,体现社会公平;强调合理配置资源等。

    1997年至2002年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先后颁布《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》等3个文件,明确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是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,并明确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重大战略部署。

    这些政策都是旨在实现基本卫生服务的均等和公平,但是医疗卫生分布失衡依然明显。

    第三阶段: 强化公益改善民生

    2003年后,我国努力解决卫生工作中存在的“重医轻防”、“重城轻乡”等弊端。这一时期,国务院批准实施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三年规划,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、功能比较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。

    2003年开始,国家组织在全国农村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。

    2006年国家启动《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》,改善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条件;同年《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》及其配套文件出台,推动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发展。

    2006年6月国务院成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,研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,提出改革意见。

    2007年,国务院又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保试点。新华社发, http://www.100md.com